发布者:普森金属
发布日期:2023-01-01[一]、我国景区公厕存在的问题
我国景区公厕目前的总体状况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不合理
许多早期建设的景区公厕,在布局方面不、不合理。在景区主要线路上,公厕布点选址又散又远,既给游客造成麻烦,也不利于管理。为防止给景区造成“视觉污染”,早期建成的公厕大都避开游客集中的区域,隐蔽在偏僻的角落。游客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急越找不到公厕,往往憋着跑遍大半个景区才找到一座公厕,景区公厕的“可进入性”。游客集中的地点常常出现排队入厕的情况,大型景区中的公厕在节假日是人满为患,而一些僻静处的公厕却常年无人问津。有些景区中公厕的数量并不算少,但对景区公厕的分布状况,表示“满意”的游客仅占10%,而表示“不满意”的游客则占79%;回答“游玩中如需用厕,能否顺利找到就近的景区公厕”这一问题时,只有15%的游客表示“能”,而回答“不能”的游客占到85%;希望在景区线路上增加导厕标志的游客占到了80%以上。
2、数量少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认识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修建一个小型水冲式旅游厕所,90年代初期平均造价已达10万元左右。景区厕所及旅游线路区间上的布点公厕,总数在3000~4000个以上。景区公厕建设在这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绝大多数景区和主要旅行线路上,公厕的数量都有限,或者公厕的数量有限,给游客们造成了的不便。尤其在旅游旺季,许多景区公厕门外排队等候如厕的长队成为景区一道令人尴尬的现象。应根据景区不同区域游客密度和活动类型的不同建造不同规模和厕位数的景区公厕。
[二]、老年游客对景区公厕的使用需求
景区公厕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身处景区的游客。普通成年男女在游客总人数中占绝大多数。然而,还有一部分的游客,因其自身具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在使用景区公厕的过程中较普通成年游客有多的要求。
普通成年男女游客之外的游客,按其不同的生理特征与的用厕需求可划分为以下四种游客类型:
将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2亿,占总人口的10%。自60岁开始,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老,行动趋于迟缓,据此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将60周岁以上的游客称为老年游客。
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60岁以上老年游客占游客总数的80%,进入我国旅游的老年游客比例高。在国内景区中,老年游客已占游客总人数的6006左右。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出游不受工作日限制,景区在法定节假日以外的时段接待的游客中,老年游客所占比例己逾八成。
这类游客的生理特征比较,行动迟缓、小便周期频繁、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导致他们在游玩中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景区公厕和的规划设计中,其服务半径与间距的计算以老年游客的生理特征为依据。